一、核心方剂:补中益气汤(主治气虚下陷)
组成与常用剂量(成人一日量)
黄芪15-30g(炙)、白术10g、陈皮6g、升麻6g、柴胡6g、人参(或党参15g)10g、甘草6g(炙)、当归10g。
功效
补中益气,升阳举陷。
方解
- 黄芪:重用为君药,既能补中益气,又能升阳举陷,增强脾胃升提之力。
- 人参(党参)、白术、炙甘草:共为臣药,补气健脾,助黄芪增强益气之功,使脾胃气盛则升举有力。
- 当归:养血和营,使气旺血生,避免气虚日久伤血。
- 陈皮:理气和中,使补而不滞,避免补气太过导致气机壅滞。
- 升麻、柴胡:共为佐使药,性轻清升浮,能引黄芪、人参等益气药上行,直达胸中、脾胃,增强升阳举陷之效。
二、大气下陷的特殊调理:升陷汤(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
若气虚下陷进一步发展,出现“大气下陷”(表现为气短不足以息、自觉气坠感、乏力至极、甚至呼吸困难),常用升陷汤:
组成与常用剂量
黄芪15-30g、知母10g、柴胡6g、桔梗6g、升麻3g。
功效
益气升陷,恢复大气(胸中宗气)的升举功能。
方解
- 黄芪:主药,大补肺气以升陷。
- 知母:性寒质润,既能清热,又能制黄芪之温燥,使补而不热。
- 柴胡、升麻、桔梗:三药轻清升浮,柴胡引气从左升,升麻引气从右升,桔梗载药上行至胸中,共助黄芪升提大气。
三、主治症状
1. 气虚下陷:常见气短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、肛门坠胀或脱肛、子宫脱垂、胃下垂、眼睑或内脏下垂,舌淡苔白、脉虚弱。
2. 大气下陷:除气虚表现外,突出表现为“气短不足以息”(自觉吸气困难,需用力抬肩呼吸)、气坠感(觉气向下脱)、精神萎靡、甚至动则喘促,脉沉弱或虚浮无力。
四、用法
1. 煎服法:每日1剂,水煎2次,取药液混合(约400ml),分早晚2次温服。
2. 加减调整:
- 脱肛、子宫脱垂明显:加枳壳10g(增强升提之力)、金樱子15g(固涩)。
- 兼血虚(面色苍白、头晕):加熟地15g、白芍10g。
- 大气下陷伴喘促:加五味子10g(敛肺定喘)。
3. 注意:服药期间避免劳累、过食生冷,宜清淡饮食,配合静养以助气机升提。
五、禁忌与注意
- 阴虚火旺(口干、舌红少苔、潮热)者慎用,以免助热伤阴。
- 实证(如气滞腹胀、湿热泻痢)禁用,避免“闭门留寇”。
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用药,根据个体体质调整剂量和配伍,确保安全有效。
本回答由AI生成,仅供参考,请仔细甄别,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人士。
二,抖音方治疗气虚下陷图片
1上汽不足:耳鸣,头晕,健忘,眼花!茯苓9克,白术9克,人参9克,甘草6克一起煮水喝!图片
图片
2中气不足:没有食欲,肚子胀,拉肚子!补中益气汤煮水喝图片
图片
图片
3下气不足:腿麻,脚麻,无力,怕冷!当归补血汤加大枣,当归30克,黄芪10克,大枣3枚一起煮水喝!图片
图片
图片
三,厚朴温中汤,散寒胜过附子理中丸,祛湿好过参苓白术丸,横盘一身寒湿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厚朴温中汤症状,方剂剂量功效主治,方解用法厚朴温中汤出自《内外伤辨惑论》,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其方剂剂量、功效主治、方解及用法等内容。 组成与常用剂量 厚朴(姜制)、陈皮(去白)各30g,炙甘草、茯苓(去皮)、草豆蔻仁、木香各15g,干姜2g。在现代临床应用中,可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调整,一般一剂药中各药常用量为:厚朴10g、陈皮10g、炙甘草6g、茯苓15g、草豆蔻6g、木香6g、干姜6g 。 功效 行气除满,温中燥湿。 主治 脾胃寒湿气滞证。症状表现为脘腹胀满或疼痛,不思饮食,四肢倦怠,舌苔白腻,脉沉弦。 方解 - 君药:- 厚朴:味苦辛性温,善于行气消胀、燥湿除满,为消除胀满的要药。- 草豆蔻:辛温芳香,长于温中散寒、燥湿运脾。两药相伍,行气、温中、燥湿并重,共为君药。- 臣药:- 陈皮:理气和胃,燥湿醒脾。- 木香:行气止痛,助厚朴增强行气消胀之力。二者协助君药行气燥湿、消胀止痛,共为臣药。- 佐药:- 干姜:辛热,温中散寒,助草豆蔻散寒止痛。- 茯苓:甘淡,渗湿健脾,与诸药相伍,可增强祛湿健脾之功。二者共为佐药。- 使药:炙甘草:调和诸药,且能补脾益气,为使药。 用法 1. 古代用法:上为粗散,每服15g,加生姜3片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,食前温服。2. 现代用法:加生姜3片,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温服,一般在饭前服用。 使用注意 - 本方药性温燥,阴虚气滞、脾胃湿热者不宜使用。- 在服药期间,饮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腻、辛辣等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汇盈策略-炒股配资交流-正规在线炒股配资知识门户-炒股配资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