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年,乌鸦推荐过数不清的,质量不错,穷得要死的国产片……每次,他们一腔孤勇地拍,乌鸦也奋不顾身地写。
有时,电影的票房和我们推送的阅读量,会达到惊人的、一致的惨烈。
有读者说过:生活已经很难了,我只希望看点轻松的,不想再看糟心事了。
在这个电影业行将就木的时期,让大家买票去看一部现实主义电影,本身就不太现实……
但我还是决定要推荐大家去看这部院线片。
只因为,我希望无论什么时候,这样的电影仍然在国内,有立足之地:
《但愿人长久》
2016年,成都。
KTV里,男人语重心长对陪酒女说:你做这行,肯定会遇到很多素质低的人,怎么不换份工作呢?陪酒女笑了笑:老汉儿(四川话:父亲)死得早,屋头没人,家里太穷了,没人管我…我十几岁就来了成都,又要养孩子、交房租,又没有学历……想多赚一点,只能干这个。男的有点惊讶:这么惨,没人管你吗?我不信…你可以去做客服,做前台啊,总有比这里环境好的。陪酒女沉默微笑,举起酒杯一饮而尽。
她不怪他。做这行,什么妖魔鬼怪都见过。
和其他人相比,这种象牙塔里出来,想救风尘的傻白甜,都显得有几分可爱。
她叫夏婵,今年36岁。
和每个大城市里很多外地人一样,夏婵的故事,千篇一律又独树一帜。
十几岁时,她独自一人,从老家广元来到了成都。
没有学历,没有人脉,只能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:服务员、洗碗工、超市……
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泊,从稚嫩少女漂泊熬成了眉头紧锁的妇女。
点击播放 GIF
六年前,夏婵三十岁。
希望落户成都的她,被渣男把存款全部骗走,肚子里却留下了个孩子。
当了妈的女人,对于名声和尊严,有着不一样的理解。
为了提供给孩子相对好的生活,她找了一份陪酒女的工作。
六年过去,曾经内向朴素的夏婵,成了夜场里艳丽妩媚、左右逢源的交际花。
夜晚工作,白天补觉,完全颠倒的时钟,却没有削弱和六岁女儿的感情。相依为命的母女俩,依偎在城市一角。
点击播放 GIF
这天,从老家来了不速之客:12岁的女孩小芒。
女孩看上去怯生生的:我想请你帮忙,帮我在成都找一间寄宿学校。
她拿出了一张照片,里面的另一个女孩,和夏婵长得一模一样。
一向与人为善的夏婵,却对女孩表现出极大的厌恶:我这里不能留下你,给我滚!
与此同时,在夏婵口中,已经死去的外婆,也来到了成都…
一段忧伤的往事,在三代女性的爆发和沉默中,逐渐剥落…
6月17日,由秦天导演,徐海鹏、练雅佳、洪诗涵主演的国产片《但愿人长久》登陆全国艺联专线,豆瓣评分7.5,是近期质量尚佳的国产院线电影。
截止到发稿,电影的票房只有不到30万。
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下的是,不同于以商业利润为驱动力的商业电影,我国艺术专线联盟的电影,主要追求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,以填补市场空白为出发点;
有国家电影局支持,也有特定的合作影院,排片时间也大多不会安排在黄金时段。
《但愿人长久》也一样,在上映的当天我在小影厅里,毫不意外地包场了。
客观上,电影定位和性质的不同,注定了艺术电影的低盈利性。
但每当看到某些用心的创作,和某些粗制滥造、谋财害命的商业电影相比,有巨大的票房悬殊时,乌鸦还是无法选择视而不见……
早在之前的First影展上,电影就获得了最佳剧情长片奖项。
有人评价:都市青年、亲子关系、社会面貌、城乡差异等等话题,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娓娓道来……
无论是角色还是观众,都像是在物欲之海的人们,探出头来狠吸了一口新鲜空气,谢谢导演,在浮躁的时代,仍然能看到被忽视的群体,隐藏的话题。
如评价所说,虽然时长有172分钟,但导演成熟的镜头调度、画面语言,自然真实的文本对白,让整部影片的节奏十分流畅;
即使基本采用素人演员出演,却看不出表演痕迹,对观众来说,是难得的大银幕体验。
在十几年前,我们也曾看到过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。
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,对于社会环境和底层民众的刻画,画面中都带有一份具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还原和发声。
但因为种种原因,现在的影视作品,更乐意把镜头交给锦衣玉食和无病呻吟的上流阶级。
拍出一堆悬浮和遥远的“普通人”,让真正的普通人在现实和虚构中,双重丧失话语权。
导演秦天说:我用了几年的时间,去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,发现所谓的“底层民众”,其实才是我们社会的主流,但是他们的生活并不被人看见。
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,从农村到城市的务工人员从八十年代末的3000万人,激增至一亿人。
这个庞大的群体,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巨大力量。
但同时,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,也十分明显:劳资冲突、留守儿童、医疗保障、户籍迁移等等矛盾…
借着女主角夏婵和周围人的经历,能看见光鲜和浮华之外,被忽视和碾压的人…
还有隐蔽在正确的社会规则之下,藏匿在高速发展下,那些残酷无声的伤痕。
无依无靠的村镇女人,希望通过嫁人获得城市户口,却被骗得分文不剩;
在超市里当服务员,怀孕了超市嫌麻烦,说辞退就是一句话的事;
出租屋的住宅区人流复杂,五六岁的孩子,已经可以独自应对无端上门骚扰的社会青年;
没有城市户口,想解决孩子上学问题,只能给钱求人办事,钱却被骗个精光。
还要被骗子羞辱:你说我骗女人钱,像你这种不干净的女人,不也是骗我们男人的钱?
把夜店的酒偷拿出去卖,被老板发现,打个半死,昏迷的时候喊着“我想回老家”;
十四五岁的孩子,为了钱去酒吧卖唱、去拍性感写真,差点遭遇危险;
从小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,在迷茫、空虚的青春期只能依靠同龄的异性确认爱,接连受到伤害;
想通过赚钱改变环境,却误入传销,陷入更大的困境;
心事重重的老人遇到街边化缘的和尚,以为遇到神明点拨,但其实只是拙劣的街头骗术;
电影里,房屋和建筑的拆建和改造、春熙路上热闹繁华的景象、高级的酒店、富二代的聚会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,几次出现。
但身处其中的人们,无处可去的孤儿、疲倦不堪的陪酒女、缺爱孤单的年轻女孩、沉默的老奶奶……
都忙于应付房租的追赶,为生计奔波,为亲人和自己的容身之处疲于奔命。
尽管如此,电影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底层人的苦大仇深,而是看到了属于她们的温柔和生命力。
在外泼辣强悍的陪酒女,对女儿细声软语,再累也会抽时间陪孩子吃东西、看电视,在天台看蓝天白云,看落日夕阳;
打扮成熟、谈吐世故的“社会”女孩,知道朋友学习好,会带着她潜入学校,只为了参观教室,看墙上的名人名言;
女主装作朋友的小三,在买车时装作要拿菜刀砍人,成功用低价提了车;
许久不见的儿时玩伴,再见时仍旧是无话不谈的老友,即使知道朋友做的工作不算光彩,也只字不提,一味塞钱…
女主角夏婵,拥有着底层人的善良和算计:不愿抚养外甥女,把妹妹留给孩子的钱“黑”下来自己用。
又会细心给孩子买生日蛋糕、教她用卫生巾、给她扎头发、找学校;
看着冷漠不好惹,但同事出了事,她拼了命也要救人。
电影借一双双风尘仆仆的眼睛,看见了城市,看见了村镇,看见了欲望下的静水流深。
看见了平静下的汹涌和枯竭,更看见了千万个被家乡放逐,遗留在城市之间的个体和群体。
他们们夹杂在发展和停滞碰撞散架后的瓦砾泥土之下,也在漂泊的生活下极力抓取希望和诗意,用独属于他们的逻辑生存,一边呻吟,一边爬行。
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,电影有一些明显的缺点:叙事拖沓、剪辑跳帧,一些情节缺乏交代…
但在真实的生活呈现,细腻的情感细节面前,这些不足都可以被宽容。
导演秦天说:我想把这部电影,送给即将迁徙、在迁徙中或者考虑归乡的人。
女主角夏婵对于家乡和家庭,都有复杂的情绪。
从小父亲去世,家里太穷,妈妈无力抚养自己和双胞胎妹妹,只能把自己送走,又早早辍学,进城打工。
所以,在妹妹患病去世后,夏婵面对前来投靠的外甥女小芒,非常排斥…
面对母亲下跪哀求,她也拒绝原谅。
即使离家不算远,多年来她也没有再回去。
对家乡,对母亲,对妹妹,她充满了怨怼和恨……
但同时,口出恶言的她,又会在日常中露出善良的底色:留下外甥女、听到妹妹临终前的录音,流下眼泪…
然而,在母亲的叙述里,观众却能窥见故事的另一面:
原本是成都人的父亲,当年下乡当知青时,和妻子生下了双胞胎女儿,夏婵和夏娟。
等到可以带着妻儿返回成都时,却因为泥石流去世。
家里艰难,目不识丁的农村女人,咬碎了牙才能勉强养活一个孩子,而另一个孩子,只能被牺牲离家…
父亲因为意外,到死也没法回到原本成都的家;
女儿却因为生活和心结,留在了成都,远离了家乡。
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,却发现熟悉的土地,早已被夷平。
为了孩子上学,自己工作,只能离开家乡,但在城市里也融入不进去,自己成了被故乡和异乡驱逐的人…
兜兜转转,在去世母亲的遗像前,她才发现,两代人重复着的,似乎是同样的命运…
在死亡和离别面前,生活只给了人“承受”的选项。
也许还有怨恨,但夏婵选择,帮妹妹抚养女儿小芒。
她带着孩子们继续留在成都,继续留在那个充满压力,但还有希望的城市。
无论是家乡还是异乡,都不再重要…
重要的是,活着的人,尽力不再有遗憾和分离。
正如父母给予她们姐妹名字中的,最初始的期盼那样: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来源:乌鸦电影
汇盈策略-炒股配资交流-正规在线炒股配资知识门户-炒股配资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